2024/04/09

2024 日偏食 @ Boulder, CO, USA

2024/04/08 在 Boulder 可見日偏食,11:28 日食開始,於 12:40 達最大食分 64%,13:53 日食結束。

當天星期一,帶著相機、減光鏡、腳架去辦公室加減拍一下這個日食。許多同事這週都休假跑去全影區觀賞日全食,例行會議都因為人數達不到過半而取消 😅。之前在臺灣已經看過日環食,所以這次就覺得還好。

這好像是我的 Panasonic GF8 + ND 1000 減光鏡的極限了......。我真的應該去買個長焦鏡頭。

時間 照片
12:25
12:30
12:35
12:40
12:40 (NASA 模擬圖)
12:45
12:50
12:55
13:00
13:05
13:10
13:15
13:20
13:25

繼續閱讀......

2024/04/07

為了愛,你願意付出什麼?

人生就像迷宮的十字路,沒有地圖、只好邊走邊摸索,有的時候即使是自己也難以預見下一步會通往何方。

九年前的今天、此時此刻,「地板上的字」讓我找到了生命中的最愛。我們一起走過研究所的求學生涯,被做不完的實驗和分析永無止盡的追趕、被寫不完的程式和論文陰魂不散的糾纏,妳甚至在我的論文謝辭裡佔有一席之地。接著,在我漫長又煎熬的服役歲月,也是妳陪我度過這些數饅頭的日子。最初,我們因為在同一個實驗室打工而認識,足跡從學校附近好吃的晚餐店家,逐漸遍布各個科教、文化、美術場館、夜市、夜景優美的人行橋、河畔、湖畔......,甚至臺灣各地。

然後,我們走向不同的職業軌跡:妳繼續在學術研究發展,我離開大氣領域,走向資訊業開始工作。即使如此,我們都為了更好的工作與未來而努力掙扎、砥礪自己。但是,大氣領域的學術研究在臺灣終究是個窄門、僧多粥少,這也是我畢業後選擇離開的原因之一 (另一個原因其實是因為我比較笨,不適合做研究)。於是,和國內許多大氣領域的研究人才一樣,妳為了更好的發展空間與更多的工作機會而遠赴重洋,我則在臺灣逐漸找到新的職業生涯:高效能運算系統工程師。是的,這也是個窄門,而且是技術門檻高且特殊的窄門,但是我發現自己做得非常得心應手,而且職業穩定性相當好。一開始某上市系統整合公司給我機會、從頭做起,最後輾轉跳到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,成為臺灣最大超級電腦的系統管理員之列。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,熱愛自己的工作環境、內容,並且為自己的成就、貢獻感到驕傲。

此時,遠距離已經超過兩年。萬萬沒想到自已以前玩 Stellarium 時,把牛郎、銀河、織女的星空截圖當作帳號頭像竟然就這麼靈驗了。時差、缺乏共同話題與生活經驗,每過一天都是對彼此感情的考驗。Justitia 的天秤這邊放著永久、穩定、喜愛的職業生涯,那邊放著一生摯愛,應該如何選擇?電視上某化妝品的廣告臺詞不絕於耳的拷問著我:「為了愛,你願意付出什麼?」

......

九年後的今天,我在半個地球外的異鄉重操舊業,成為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軟體工程師,再次寫起了大氣模式、為科學研究服務。雖然我在美國的角色不再像以前那樣舉足輕重,變成只是眾多會寫程式的外國猴子之一,不過換得的是我們可以重逢、一起構築人生、創造新的回憶。從另一個角度想,以後世界上的大氣領域研究員們,至少會有一部分要仰賴我寫的義大利麵程式。

"What a brave man." 一個美國人同事在知道我的故事之後這麼說。

最後,致我的一生摯愛 👋:九年快樂,長長久久! 💕

Be my Sun. Be your star.

繼續閱讀......

2022/09/24

COVID-19 確診日記

從 2019 年底 COVID-19 疫情爆發以來,躲過了前面比較致命的病毒株、打了 3 劑疫苗、一直撐到現在,我終於也在 2022 年 9 月 15 日星期四這天確診了,看來年輕人 (自己在講) 還是逃不過要成為群體免疫的基礎呢。撰此文以茲紀錄。

9 月 15 日午夜,隔天還要上班所以準備洗洗睡了,此時發覺喉嚨有異物感、卡卡的,不過我當時感覺非常疲累所以忽略,趕快睡覺要緊。

凌晨 4 點 30 分,我被喉嚨的一陣劇烈刺痛痛到醒來,如果要形容的話,就好像有針或魚骨頭刺在喉嚨上的感覺。醒來之後,發現還有頭痛、乾咳、流鼻水等症狀,同時伴隨著極度疲倦。由於意識到這些非常吻合 COVID-19 的指標症狀,我靠著一片霧濛濛的腦袋,拿出備用的快篩試劑開始操作了起來。雖然說明書上寫著計時 15 分鐘判讀結果,不過我的檢體一滴下去 T 線馬上就浮現了......,最後當然就得到 C、T 線都浮現的陽性結果。然後我好像斷片了一個小時左右、不太記得自己在幹嘛,現在回去查手機相簿,應該是在拍佐證的照片吧,試劑上寫姓名、身分證字號、檢測日期,旁邊放健保卡類似這樣的格式。

實際經歷過才發覺,「腦霧」這個詞真的是生動又貼切的形容。當時我用力的想接下來應該怎麼處理,例如通報步驟、隔離地點、交通方式、公司方面要交代什麼等,真的要很「用力」的集中精神才有辦法動腦,不然思緒會一直陷入停滯、打轉、回到原點,甚至會忘記現在為什麼要想這件事,我的思緒彷彿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濃霧中迷路了一樣。還有,查資料的時候,句子裡的每個文字都看得懂,但是組合成整句話卻變得像天書,要重看好幾次才知道意思。史努比裡面,角色遭遇挫折時頭上會冒出一團亂掉的線圈,也是這種情形不錯的呈現方式吧。

早上 6 點 30 分,整理完行李後,打電話給當地的衛生局,表達快篩陽性、目前人在工作地附近的住所,並希望回老家隔離比較方便。不然我三餐沒東西吃啊,取得飲用水也不方便,而且勢必會離開房間,然後公共區域多,搞不好變成整層群聚。

20 分鐘後,衛生局回電已安排防疫計程車,告知司機的手機號碼、車牌、預計抵達時間等資訊。

早上 7 點,搭到防疫計程車開始返回老家。從竹科搭回臺北車程約 1 小時 30 分 (途中塞車),車資照跳表計費...... 2300 元! 算了,辛苦司機大哥啦。

早上 9 點 ~ 11 點,診所線上掛號,提供手機號碼、隔離地址、前述的快篩陽性佐證照片、手拿著健保卡置於下巴旁的大頭照等資訊,醫生視訊診療後判斷為確診並通報。接著,知會主管說明自己確診、今日沒有進公司,並完成公司自己內部的處理機制。

下午 3 點,照理來說我在這個時間點應該是病假,而且我超...... 級...... 睏......,頂著頭痛、喉嚨痛、疲倦、腦霧等多重夾擊,開始和公司開視訊會議。剛好我要報告,這也是不好推掉的原因,慘慘慘。

晚上 8 點,簡訊收到確診個案通知,點選內含連結進入自主回報網頁,依上面指示填寫、送出。最後另有提供社交距離行動程式的回報方式,取得、輸入隨機碼、選擇時間範圍、送出 (如果有安裝的話)。

9 月 16 日凌晨 3 點,簡訊收到「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」,點選內含連結可取得圖檔或列印為 PDF。這份文件應該蠻重要的,因為是我跟公司請假的依據。

本日幾乎整天都在昏睡,除了中途爬起來處理一下公司假單的問題。症狀包括頭痛、喉嚨痛、咳嗽、鼻塞、流鼻水、疲倦、腦霧。怎麼睡好像都睡不飽。

9 月 17 日午夜至凌晨,此時我的症狀和不舒服的程度達到高峰,甚至一度覺得有點喘的地步。當下用智慧錶測量血氧濃度 90%,平時大概都是 94% ~ 95%。

本日幾乎整天都在昏睡,然後又新增嗅、味覺喪失的症狀。吃東西只能感覺到食物的觸感、喝什麼都覺得像白開水,這個狀態好像蠻浪費食物的耶。另外,痰變得蠻多的但是又咳不出來,很難發出聲音、講話音色改變。

下午 4 點,視訊診療複診,掛號時提供隔離通知書 (第一頁即可)。

9 月 18 日,頭痛停止、精神也比較好 (至少不會一看到床就想倒頭就睡),其餘症狀大致持平的一天。

9 月 19 日,吃早餐的時候還是覺得索然無味,不過吃晚餐的時候發現我的嗅、味覺恢復了! 喉嚨痛、鼻塞、流鼻水也於這天大幅減輕。

9 月 20 日之後,各種症狀逐漸消失。偶爾還是會突然一陣喉嚨癢、忍不住咳個不停,這個還蠻討厭的。

感謝這間家庭診所與親切的醫生。除了提供方便、妥善安排的視訊診療,醫囑簡潔、明瞭,其餘時間還會主動關懷病患狀態。

9 月 23 日午夜,解除隔離。

整體而言,發病後的三到四天是症狀最多、強度最大的時期,撐過這段時期就會開始逐漸好轉。當然囉,每個人狀態不同,YMMV。

可惜,這波沒有被收掉,沒能解脫 2 年以來的一切身心煉獄。

繼續閱讀......

2020/06/21

2020/06/21 日環食紀錄

2020/06/21 星期日下午,臺灣可以觀測到日環食或日偏食,錯過的話下一次要在臺灣看到日環食就必須等到快兩個世紀後的 2215/06/28 了! 詳細資料可參考網路天文館的介紹:

https://www.tam.museum/astronomy/forecast_detail.php?lang=tw&id=389

雖然如此,在前一天要補班 (端午節調整放假)、後一天要上班的情形下,我還是沒有熱血到特地衝去環食帶經過的嘉義、來個當天來回,所以只好在臺北看一看日偏食領個參加獎,不過食分仍然很高,有 0.937 喔。

我在一個星期前開始準備觀測工具,例如合格的太陽濾鏡 (肉眼觀測用)、減光鏡 (相機拍照用) 等。如果有要認真拍攝的話,手錶、手機、相機等記得校時,像我這次相機的時間沒有調得很準,導致後來在對照片的 EXIF 時間戳記時感覺對不太起來。另外,地點也要先有個底,本來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天文館......,嘿嘿真的好險沒去,因為後來看新聞果然如我所料的人滿為患,場館本身、四周根本進不去。由於這次日食發生在下午到傍晚時刻 (例如: 臺北的初虧、食甚、復圓時間分別是 14:49:54.6、16:13:24.8、17:24:21.7),因此我最後選擇的地點是一個西側沒有高聳建築物、空地面積大的公園。最後就是掌握天氣狀況,下雨、多雲的話當然就沒得看。

以下是使用 Panasonic DMC-GF8、STC ND1000 減光鏡所拍攝到的 (不專業) 結果:





這張拍攝於 16:12 (大約啦,相機沒校時 QQ),是最接近食甚的一張,和臺北天文館的觀測直播畫面相當接近。食甚的瞬間蠻有趣的,今天本來是烈陽高照、酷暑難耐的一天,但是此刻卻天色昏暗、甚至還有一股涼意呢! 好像太陽提早下山了一樣。













現場有零星人群共襄盛舉,一起目睹這次難得的天文現象,但是我說啊......,透過疊了好幾層的 3.5 磁片或底片膠卷來看可能還行、藉由針孔成像的原理投影來看也不錯,但是在我附近的某一家人竟然想嘗試疊太陽眼鏡來看啦,問號??? 聽到他們說還是好亮看不到的時候,我只好趕快發揮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」(並不是) 的精神,把太陽濾鏡借給他們,不然我覺得他們很快就要去看眼科了。

最後,補一張我簡陋的設備圖:

由於只有當初相機隨附的 LUMIX G VARIO 12-32mm 鏡頭,實在不適合拍攝這種迫切需要望遠的場景,如果以後還有類似需求的話,也許我該考慮入手一個長焦鏡頭了,但是真的豪貴啊哈哈哈。

繼續閱讀......

2020/03/14

以石墨片取代散熱膏

用了五年半的電腦逐漸浮現老態,大概二個月前開始發生隨機自動重啟,事件檢視器裡卻沒有記載任何錯誤訊息,也沒有找到相關的 Minidump 檔案 (通常會在藍畫面發生時產生)。因為發生頻率不高、零件都過保了,我也沒有其他備品可以用來交叉測試,就只好不管它將就著用。

直到有一天它又自動重啟了,不一樣的是這次開機自檢失敗,同時伴隨著響亮的 BIOS 警示音「嗶--嗶嗶嗶嗶」(一長四短),畫面上顯示著 "CPU Fan Error"。拆開機殼檢查,處理器的散熱風扇確實有 (蠻大的) 雜音,BIOS 的感應器讀數頁面亦以紅字顯示風扇轉速異常 (過低)。

為了讓這臺電腦能夠和主人一樣繼續服役、燃燒剩餘價值,看來是該換一個散熱器了,然後順便試用一下本篇的主題:「石墨片」。

組過電腦的人應該都知道散熱膏吧! 它的功能是將處理器產生的熱迅速傳導到散熱器上。不過,散熱膏常常有個缺點: 過了一段時間 (約 1~3 年,視品質而不同) 後會乾掉,導熱係數下降,使得處理器沒事就燒燙燙、有事過熱降頻。

解決方法就是重塗散熱膏,十分鐘以內的事情。但是很麻煩嘛,所以自從我知道石墨片這個東西之後就一直想買來實驗看看,因為它不會變質,導熱性能不會隨時間改變。對! 我就懶! (比拇指)。另一個原因是,我偶爾會當工具人幫別人組電腦,而這些使用者不一定每個都熟悉怎麼重塗散熱膏,在這種情境下,不必定期維護的石墨片顯得相當適合。

拆除舊的散熱器,並且把舊的散熱膏清除乾淨。



石墨片的外觀長這樣,我買的大小為 40x40 mm,由於稍微大於處理器的上蓋,自行裁切成 35x35 mm 之後直接放上即可。



最後把散熱器鎖上。



跑 Prime95 燒機測試四十多分鐘,最高溫度攝氏 65 度。


操作上真的很方便,完全不用像散熱膏那樣需要斟酌用量,我以後組電腦都要改用石墨片了。不過,提醒一下石墨除了具有很好的導熱性外,同時也是優良的導體,絕對不要在電腦有通電的狀態下讓它掉落在任何零件上,不然你可能就要買新的電腦了。

繼續閱讀......